
近期,来自山东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嫦娥四号着陆区的原位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揭秘月球南极-艾肯成分异常区成因。
由于这一镁铁质异常特征的存在,以往的南极-艾肯盆地物质成分相关研究大多只注重镁铁质矿物,甚至引发了有关月幔是橄榄岩还是辉石岩的争论。虽然根据月球岩浆洋假说,橄榄石和辉石是月幔的主要矿物,但是月壳形成之后的深成岩浆侵入作用同样能够在月壳中形成富集橄榄石或辉石的岩石,例如阿波罗登月任务所采回的纯橄榄岩样品,因此富集橄榄石或辉石并不能作为源自月幔的证据。迄今为止还没有南极-艾肯盆地的样品返回,无法获知成分异常区物质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目前通过轨道遥感或原位探测可获得的物质成分信息中,斜长石含量也是区分壳源和幔源岩石的关键指标。
芬森撞击坑溅射出的南极-艾肯成分异常区物质中的斜长石含量超过了撞击熔融体分异过程所能演化出的斜长石含量,因此南极-艾肯成分异常区矿物学特征的形成需要额外的月壳物质加入(图3)。前人基于其它月球探测数据反演的斜长石含量或Al元素含量分布结果也显示南极-艾肯成分异常区具有较高的斜长石/Al含量。虽然数值模拟研究认为,在南极-艾肯撞击挖掘过程中,月壳已经被完全剥离,但在随后的改造阶段,瞬时坑壁的垮塌可能导致部分月壳物质滑落回盆地底部。另外,南极-艾肯撞击事件之后的其它盆地撞击事件也对南极-艾肯盆地底部产生了回填作用,南极-艾肯盆地形成时暴露出的月幔物质或撞击熔融产物很可能已经被月壳物质稀释。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解混分析结果表明,南极-艾肯成分异常区表面月壤由~70%月壳物质与~30%富集Fe与不相容元素的物质混合而成。
该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博士后陈剑,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高级研究员凌宗成教授,发表于国际天文学专业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B 41000000)、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项目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 论文信息:Chen J, Ling Z, Jolliff B L, et al.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ing of Chang'e-4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uth Pole-Aitken compositional anomaly.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22. 931(2). L24. 嫦娥四号红外成像光谱仪2B级科学数据: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月球与行星科学数据部向核心研究团队提供嫦娥四号任务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测月雷达等有效载荷产生的各类科学数据产品,同时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数据应用与技术支撑服务。相关数据产品已线下有条件共享,用户可通过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空间科学虚拟观测台(https://vsso.nssdc.ac.cn)申请相关数据资源。 来源: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