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进展 » 正文
“悟空”号科学数据助力科研人员取得新成果
Release Time: 2022-11-05 10:50:46     Views:

星空有约|暗物质卫星“悟空”公布最新科学成果
    2022年11月1日,暗物质卫星“悟空”团队的科研人员基于“悟空”数据,新近绘制出迄今能段最高的硼/碳、硼/氧宇宙射线粒子比能谱,并发现能谱新结构。这一最新成果显示,宇宙中高能粒子的传播可能比预想更慢。

    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其中碳、氧原子核是恒星核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原初粒子,而硼原子核主要是碳、氧原子核在传播过程中和星际物质碰撞后产生的次级粒子。在前六年观测中,“悟空”共记录了超过350万个碳、氧、硼原子核数据,科研人员据此精确绘制出0.01TeV/n到5.6TeV/n(1TeV/n =1万亿电子伏特/核子)能段宇宙射线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确能谱。在大约0.1TeV/n处,能谱出现了明显不同于理论预期的拐折。

    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介绍,这是“悟空”首次对宇宙射线中的次级/原初粒子比例进行精确测量。在1TeV/n以上能段,“悟空”绘出的能谱精度最高,并且“看”到了不同于预期的能谱结构,这意味着经典宇宙射线传播模型或需进一步修正。
    卫星科学团队成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岳川解释,高能段的硼/碳、硼/氧比例出现拐折,可能是因为高能粒子在宇宙中的传播比预想更慢。原初粒子的传播速度越慢,就有越多机会与星际物质碰撞,进而碎裂产生更多次级粒子。
    “由于宇宙射线粒子的碰撞产物会构成暗物质探测的背景,这项研究还可能帮助人类更精确地寻找暗物质。”岳川说。

    “悟空”是我国的第一颗天文卫星,于2015年底发射。目前,卫星探测器状态仍然良好,各项科学数据也在不断积累中。
    “悟空”科研团队披露,目前,团队正开展下一代暗物质探测项目“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VLAST)”的关键技术攻关。下一代空间望远镜对伽马射线的探测能力将提升50倍以上,可能帮人类追踪到暗物质的具体踪迹,还可以高效研究宇宙天体变化。

    此次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我国综合类学术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上。
    2017年以来,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为“悟空”号科学研究团队提供数据处理、数据质量分析、数据产品分发、产品归档与安全保存服务,助力科研团队在电子、质子和氦核宇宙线测量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悟空”号目前已进入二次延寿运行阶段,探测器状态良好,仍在不断积累高质量观测数据。本中心也将持续高效地为“悟空”号提供数据服务, 助力“悟空”号取得更多的重要成果。

来源:新华社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