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动态 » 正文
算法助力发现小行星
Release Time: 2023-09-27 15:43:37     Views:

    为薇拉·鲁宾天文台即将进行的、为期10年的夜空巡天而设计的新一代小行星发现算法,发现了第一颗“潜在危险”小行星。
    这颗长约180米的小行星被命名为2022 SF289。在可预见的未来,2022 SF289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但它的发现证实了名为HelioLinc3D的下一代算法可以更高效地识别出近地小行星。


图为2022 SF289(绿色)最接近地球(蓝色轨道)时的样子。
https://scx2.b-cdn.net/gfx/news/hires/2023/new-algorithm-ensnares.jpg

    太阳系中有数千万的岩石天体,小到几英尺大小的小行星,大到与月球一样大小的矮行星。这些天体是40多亿年前遗留下来的,当时太阳系中的行星形成并占据了今天的位置。这些天体大多距离地球很远,但也有一些天体的运行轨道靠近地球轨道,即近地天体(NEOs)——值得特别关注。对这类“潜在威胁小行星”(PHAs)要进行系统搜索和监测,确保它们不会与地球相撞。
    科学家们使用专门的望远镜系统来搜寻潜在威胁小行星,并发现了大约2350颗。据估计,还有更多的有待发现。据悉,薇拉·鲁宾天文台将于2025年初加入对这些天体的寻找。鲁宾的加入将极大地提高潜在威胁小行星的发现率。但仅有鲁宾还不够,研究人员还需要一种新型的发现算法来更好地发现太空岩石。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HelioLinc3D:一种可以在鲁宾数据集中发现小行星的搜索算法。
    由于鲁宾仍在建设中,于是科研人员希望对HelioLinc3D进行测试,看看它能否在现有数据中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在HelioLinc3D的帮助下,鲁宾团队于2023年7月18日发现了第一颗PHA:2022 SF289。可见,有了新算法,就相当于有了一架更大、更好的望远镜。从HelioLinc3D到人工智能辅助代码,未来十年会是算法进步的时代。

来源 / https://phys.org/news/2023-07-algorithm-ensnares-potentially-hazardous-asteroid.html 中国国家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