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动态 » 正文
向灵神星,出发!
Release Time: 2023-10-26 08:25:47     Views:

    近日,美国航天局的灵神星探测器乘坐SpaceX“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预计到2029年抵达同名小行星灵神星。
    灵神星(在希腊语中意为“灵魂”)于1852年被发现,它以古希腊公主普赛克的名字命名。灵神星围绕太阳运行,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的三倍。它是一颗巨大的M型小行星(M代表“富含金属”),直径超过230千米。不过,天文学家必须小心使用“金属”这个词——在恒星物理学中,“金属丰度”指的是所有比氦重的东西。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谈论的是铁、钴等金属。
    如果把太阳缩小到NBA比赛用球的大小,那么灵神星的直径大约相当于三张纸的厚度(0.3毫米),距离太阳161米。要对这么小的物体执行任务并不简单。为了完成这次非凡的航行,灵神星探测器一旦发射升空,就会使用太阳能电力推进。它的推进方式与化学火箭不同,产生的推力非常小,可以连续运行数月甚至数年。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搭载灵神星探测器。
https://scx2.b-cdn.net/gfx/news/hires/2023/nasas-psyche-mission-i.jpg

    那么,是什么让这颗特殊的小行星变得有趣呢?这要从吸积说起。行星在“原行星盘”中诞生的过程叫做吸积。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行星的大部分质量都是在其存在的最初几百万年内获得的。那通常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年轻行星之间的灾难性碰撞很常见。不用说,并不是每一颗行星都能存活到保持完整的行星状态。灵神星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行星发育不良”的例子。
    在行星形成过程中,如果有足够的内部放射性衰变和无数次撞击释放的热量,年轻的行星就会融化,并经历一个叫做“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较重的物质会沉入核心,而较轻的物质则会浮到表面。关于灵神星的形成有几个模型,但与目前证据相符的最简单的模式是,灵神星似乎经历了分化,但随后与另一个年轻天体发生了灾难性的撞击——于是它的外层被毁灭,留下一个富含金属的残余核心暴露在太空中。
    灵神星探测器的一个关键科学目标就是分辨这些模型中哪一个最有可能是正确的。除此之外,灵神星探测器还负责探测人类是否有可能开采灵神星上的金属——毕竟,这可是“价值万亿美元的小行星”。
    以我们目前的技术,进入行星中心直接研究其内核是不可能的。然而,暴露在外的行星核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能帮助检验我们目前的行星形成模型。只要探测器能安全抵达小行星,就会有值得期待的重大发现。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必然能为地球上的科学家们提供大量可以分析的数据。

来源 / https://phys.org/news/2023-10-nasa-psyche-mission-unveil-interior.html 中国国家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