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暴是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的一种基本模式,是太阳风驱动的重要空间天气事件。亚暴爆发性的释放能量加速加热粒子,功率达到10亿千瓦,约为全国总发电功率。认知亚暴相关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是中欧联合研制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任务关注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亚暴的因果链由太阳风的南向磁场开始,经历磁层顶磁重联,在电离层产生极强的电流和磁场扰动,以AE地磁指数为表征,并往往伴随着极光爆发。亚暴研究一直充满争议,其难点是中间因果链跨尺度跨圈层难以直接验证,由此形成了相互对立的“由内向外”(inside-out) 和“由外向内”(outside-in) 的唯象模型。
磁层顶重联引起对流增强,增强的对流电场沿着磁力线映射到电离层高纬极盖区。此映射中,对流电场造成的电势差保持守恒,因为对流电场是垂直磁力线的静电场,磁力线是等势线。高纬极盖区的对流电场穿透到极光区,驱动电离层的双单元对流模式(two-cell convection),并导致极光区的东西向的对流电流(convection electrojet),体现为AU指数上升;极光区对流电场伴随引起Pedersen电流,以及1区、2区场向电流。双单元对流增强后,夜侧对流电场通过2区场向电流从电离层映射到磁层偶极场和磁尾的过渡区域,驱动磁层的对流产生纬度方向的绕流偏转,从而减小越尾电流,产生磁场偶极化,最终形成亚暴电流楔效应和电离层的亚暴电流。整个因果链中,重新建立双单元对流模式需要大约10-20分钟[Kennel 1996],而电场和电势差沿磁力线映射非常迅速,需要的时间在分钟级别。这类直接驱动的亚暴独立于Dungey循环的因果链,其因果链通过电离层直接到磁层过渡区域。 来源: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