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进展 » 正文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成分揭秘
Release Time: 2024-10-03 15:08:21     Views:

    最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胡浩、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杨孟飞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科学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首篇研究论文,揭秘了嫦娥六号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
    人类在探索月球的浩瀚征途中,曾先后通过6次Apollo任务、3次Luna任务和1次嫦娥五号任务,从月球表面带回380余公斤样品。然而所有这些样品都来自月球正面,嫦娥六号(CE-6)任务首次完成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带回1935.3克珍贵样品。
    本次采样任务的着陆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采样点位于SPA盆地内部阿波罗撞击坑边缘,该区域月壳极薄,有望揭露月球背面早期撞击盆地的原始物质。嫦娥六号样品不仅包括了记录火山活动历史的玄武岩,还混合了来自其他区域的非玄武质物质。这些样品,如同月球远古时期的“信使”,为我们研究月球早期的撞击历史、月球背面火山活动以及月球内部物质组成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典型图像。
http://nao.cas.cn/news/ky/202409/W020240924376502561872.jpg

    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本次样品密度较低,表明其结构较为松散,孔隙率较高。颗粒分析显示,月壤的粒径呈现双峰式分布,暗示样品可能经历了不同物源的混合作用。与嫦娥五号样品相比,此次样品中斜长石含量明显增加,而橄榄石含量显著减少,表明该区域的月壤明显受到了非玄武质物质的影响。
    此外,嫦娥六号采集的岩屑碎片主要由玄武岩、角砾岩、粘结岩、浅色岩石和玻璃质物质组成。其中,玄武岩碎片占总量的30%~40%,其矿物以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为主,橄榄石含量极低。角砾岩和粘结岩由玄武岩碎屑、玻璃珠、玻璃碎片以及少量的斜长岩和苏长岩等浅色岩石碎屑物质构成,进一步揭示了样品来源的复杂性。
    矿物学分析显示,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主要物相组成为斜长石(32.6%)、辉石(33.3%)和玻璃(29.4%)。其中玻璃含量接近阿波罗样品的下限。此外,样品中还检测到少量的斜方辉石,暗示了非玄武质物质的存在。
    本次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不仅填补了月球背面研究的历史空白,为我们研究月球早期演化、背面火山活动和撞击历史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辟了新的视角。

来源 / http://nao.cas.cn/news/ky/202409/t20240924_7379308.html 中国国家天文